中国舆情内参 舆情热点 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封面新闻记者 刘旭强 周彬 实习生 王道涵 史雨昕 摄影报道

正值盛夏时节,成都市大邑县涌泉村的片片农田种上晚稻秧,绿意盎然。农人们辛勤劳作,期盼在秋日里再获丰收。钟艳萍便是其中一员。近年来,她承包的农田面积越变越大。从2015年的200多亩,到如今的2230亩,前后相差了10倍。

“要不是现在有高科技,放在过去我哪里敢种这么多。”钟艳萍说。她口中的高科技,即大邑县数字农业服务平台。凭借数字化技术,当地农户不仅将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、增强了管理效能,还能节约10%以上的种植成本。

作为数字乡村试点县,大邑的数字化“新农人”远不止钟艳萍一个。运用“新农具”,当地400多户种植户管理着超20万亩农田。算下来户均种植500亩,这意味着,每20户人即可管理起万亩良田。

新农具耕出“智慧田”

数字化助农户节本近10%

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钟艳萍用仪器检测稻苗营养状况

7月6日,大邑县气温高达40度,顶着烈日,钟艳萍在自家稻田里展示了她种田的“黑科技”。只见她手握一个巴掌大的仪器,在稻叶上轻轻一夹,“滴”的一声响,稻叶的各类营养数据便出现在表盘上。“这些数据都传输到大邑县数字农业平台了,技术人员会分析数据,再来指导我们施肥和灌溉。”钟艳萍告诉记者。

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钟艳萍使用智慧农业APP查看所种植的农田

数字化加持下,农民们下田的频率也大大减少。钟艳萍熟练地点开智慧农业手机APP,她2000多亩土地的每一块,都被标注在可视化地图上,一目了然。

钟艳萍告诉记者,当地规模化种植的农田里装上了物联网探头,农户们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自己田地里农作物的长势情况。“平台比我们农户更清楚每块地的实际情况,比如哪块地有病虫害,我们都是根据系统发来的预警信息,开着系统导航找过去的。”钟艳萍介绍。

“总体来说,数字化让种田过程轻松多了,也帮我们节约近10%的种植成本。”钟艳萍笑道。

正午骄阳当空,钟艳萍带记者回在自家大棚中,只见棚里堆了不少成袋、成桶的粮油。她透露,今年5月,早季小麦和油菜迎来产量和价格的双丰收,利润可观。原材料经她加工成粮油制品,利润又多了几分。

钟艳萍在大棚中坐下,身旁是一排排正在培育的种子。“我接下来的计划也很简单,种出品质更好的粮食,把它送到更多百姓的餐桌上。”钟艳萍认真地说。

事实上,在大邑,钟艳萍这样的数字化“新农户”并非个例。大邑县数字农业平台数据显示,整个大邑县有400多户规模化种植户,种植面积超20万亩。这意味着,借助数字化手段,每20位农户就可以管理起万亩良田。

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大邑县智慧农业产业园鸟瞰图

机器换人

新农具带来种田新体验

粗略计算,数字化技术一年平均能帮每户农户省下几万块钱,这笔钱,大多被再度投入到农事生产中。

对钟艳萍来说,她最开心的莫过于扩充自己的设备库。从小在父亲拖拉机上长大的她,酷爱各类机器。几个月前,她刚花几万块钱,添置了一台新款的植保无人机。在钟艳萍家中,她招呼记者一同把这台机器搬了出来。

“现在播种、打药都靠它。”钟艳萍眉飞色舞地讲道,“农业讲究时令,规模化种植靠人工根本跟不上节奏。而无人机作业又快又标准,是现在种田的基本操作。赶上农忙时,约机甚至还要排队。”

“这玩意很费电,一块电池只能飞几分钟。每次去做植保,我都要多带几块。”钟艳萍指向屋子的一角,那里堆放着一排无人机电池。原来,钟艳萍在农业生产之余,也向附近农户们出售农机租赁服务。

飞无人机,是一门营生,更是钟艳萍的爱好。在她的各个社交平台上,都上传有众多无人机作业的镜头,出镜率仅次于家人。视频录入的同期声,不难听出她的兴奋。“飞机开始打药咯。”在一则视频中,静谧的夜里,无人机载着一星灯火,嗡嗡作响。它均速飞行在稻苗上空,将农药均匀洒下。播种、植保、销售……钟艳萍用影像记录着点滴,勾勒出一幅新农人的生活图景。

钟艳萍介绍,通过数字化,当地农机服务的供需两头也打通了。“以前租个农机要跑几里路,现在手机上下单就好,价格也公道。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,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。”钟艳萍说。

数字化也催促着农户们的再学习。在钟艳萍家中客厅,各类农业相关的培训证书和获奖证书,以及自考成人大学的毕业证陈列在显眼处。钟艳萍介绍,村里每隔几个月都会有农业培训。“我们做农业的也要不断学习,才能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。”她说。

在成为高素质农民的道路上,钟艳萍同样不孤单。记者了解到,大邑县正在实施全域农民数字技能培训,通过定期组织培训,建设一支“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”的高素质农民队伍。

技术下乡

支撑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

“现在数字技术发达了,规模化种植有收益了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包田的队伍。但早些年,不愿意种的人居多。”钟艳萍感慨,当初进城务工是大潮,留在当地种田的人很少。

有同样感受的,还是村民龚先生。指着通村快速路两侧连片的高标准农田,他回忆,“10年前,这一片土地都荒了。从那时开始,渐渐有个人或者公司来包田搞规模化种植。现在都种上稻苗了,看起舒服得多。”

正是数字技术的下沉,让这片土地迎来发展拐点。

无巧不成书,龚先生站立处不远的大邑县数字农业中心,背后的技术团队四川润地农业有限公司就成立于10年前的2012年。当时,由公司负责人李宗滨带队,一群不善农事的技术人员种起试验图,探索用数字技术增加老百姓种田效益。

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“润地吉时雨”数字平台 为大邑县智慧农业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撑

李宗滨介绍,经十年探索,润地农业构建起一个较为成熟的数字农业服务平台。通过平台技术支持,农户种植最普通的粮食作物,平均每亩地每年可以节本增收100多元。此外,公司也在产业赋能上,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农民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。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浪潮,前来润地农业学习的企业、机构、单位也纷至沓来。对公司副总经理孟义来说,一天接待4、5波来客已是常态。

润地农业只是一个缩影,更多的技术团队共同撑起了数字大邑。记者了解到,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,大邑县2021年11月以排名前列的成绩通过国家阶段性评估验收。今年6月,大邑县已编制完成了数字乡村建设规划,建成了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、150个数字农场和全省首个“无人农场”。

7月6日午后,一阵微风拂过,大邑县片片农田里掀起阵阵稻浪。与此同时,大邑县数字乡村建设也正铺展向前。据了解,下一步,大邑县将用好数字农业服务平台,建成200个智慧农场,实现40万亩耕地良田智能化监管、“耕种防收”智慧化服务,智能监控遏制耕地“非农化、非粮化”,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。

手握“新农具” 成都大邑县农户耕出千亩“智慧田”

发展农业品牌,是乡村振兴的关键“引擎”

好好学习,去做“农民”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61689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info@prs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返回顶部